内衣世界杯|世界杯 德国|1927视界世界杯精彩呈现站|1927m.com

从CBA球员深蹲测试受伤看深蹲对篮球的作用

2025-08-26 23:19:10 精彩片段剪辑 8841

​​今天我的朋友圈里已经被CBA球员张兆旭在深蹲体测中的受伤视频刷屏了,也有朋友私信问我的看法。我在上一条微博里稍微说了一下看法,不过感觉似乎可以再多说一些,于是写一篇文章来讲一讲。

让张兆旭受伤的测试,是CBA赛季前的100公斤60秒连续深蹲,主要测试的是下肢肌肉耐力。看过视频的朋友都知道,他是在测试的第12下倒地的,此时是测试进行的20+秒左右,可见他只完成了测试的三分之一就无法坚持。

测试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臀部需要触碰到身后的这条弹力带,也就是下蹲到大腿平行地面,才算下蹲幅度合格。但是由于张兆旭身高特别高,达到了2米21,这让他蹲到完全大腿与地面平行是非常难的。而且下蹲至与地面平行的深蹲幅度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对于张兆旭的测试处理相对灵活。然而他还是因伤无法坚持。

随后张兆旭所属的俱乐部发出了声明,称在诊断后初步诊断为腰部旧伤复发,需要住院静卧观察。我不是医生,所以我不对他的损伤诊断和疾病做评价。但是我想讲一讲他的测试过程。

如果我们观察张兆旭几次深蹲的动作,我们会发现,张兆旭的深蹲主要存在几个制约因素(这里不讨论篮球,我讨论的是阻止他完成更高质量深蹲的制约因素):

1. 他具有篮球运动员(几乎所有高个子)的常见受限:踝关节足背屈受限。通俗的说,也就是他脚背向上勾的幅度和控制能力有限。向上勾脚背的能力受限,也使得当脚固定的时候小腿向前移动的幅度和控制受限,这使得他在向下蹲的过程中需要更费劲儿、费神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幅度,徒增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平衡消耗,以及更容易在向下蹲的幅度增加的过程中失去平衡。

足背屈(dorsiflexion),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2. 从骨盆位置来说,他在后4-5次深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骨盆旋转和侧倾,导致他的核心控制出现了紊乱和下背部的代偿,而这种下背部在深蹲中过度发力代偿,是导致他旧伤复发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上好式深蹲代偿

但是他整体的深蹲表现告诉我们他的动作模式掌握、神经肌肉控制和核心稳定功能都可能存在欠缺,并不一定使得他不能完成100公斤连续60秒的深蹲,但是很可能触发身体存在的某个短板,导致受伤或者再次受伤。

为什么CBA会把60秒的100公斤深蹲作为球员上岗测试的内容,因为下肢耐力、肌肉力量是篮球项目的体能基础。

大量文献表明,深蹲重量和弹跳力、冲刺速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这背后的原理是力量训练对于运动表现的迁移(Transfer),目前认为,力量训练能够发展一些潜在的体能素质,比如肌肉的力量、耐力这些“资源”。这些素质的提高能辅助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这些素质包括神经肌肉控制、神经驱动、发力率(RFD)、肌纤维激活率等等……这些素质同样也是我们冲刺、跳跃需要的重要体能素质。所以在运动员训练冲刺、跳跃、变向、冲撞时,力量训练是很好的辅助。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个以无氧运动为主的运动。运动员需要在高强度比赛环境下完成跳投、冲刺、变向等等技术动作。研究表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75%的时间里心率都处在大于最大心率85%的情况下,进行激烈运动的(McInnes et al., 1995)。因此,要想以最高强度,来完成这项运动,运动员必须具有最佳的爆发力、灵活性,有氧能量,无氧功率和无氧能力等能力(Abdelkrim et al., 2010; Apostolidis et al.,2004; Delextrat & Cohen, 2008; Hoffman et al. 1996; McInnes et al., 1995; Narazaki et al.,2009; Štrumbelj et al.,2014;Struzik et al., 2014)。

而100公斤的60秒深蹲刚好能够测试以上的体能素质。

但是此深蹲,应该非我们日常健美式训练、或者力量举式的深蹲。再给篮球运动员设计深蹲训练的时候,我们同样要考虑到的是篮球运动员身高较高,躯干、手臂和腿的长度都比普通人长很多。因此这带来了两个难题:

1. 同样是深蹲100公斤,2.2米的超高篮球运动员需要蹲起的高度几乎是一个1米7的人的1.5倍甚至更多。这使得他们在蹲起相同的重量下比矮个子的人要多做很多功(功=力 * 位移);

2.腿长和躯干长,为他们产生扭矩增加了阻力臂,这使得他们的肌肉需要产生更大的力才能够完成深蹲的动作。

这两点使得篮球运动员的深蹲幅度会低于健美式或者力量举式的深蹲,而且篮球运动员并不能蹲起很大重量的杠铃。

詹姆斯也无法做标准全蹲

所以在设计篮球运动员的深蹲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设计的是半蹲和1/4蹲。而且四分之一蹲通常是能够产生爆发力最大的下蹲幅度,这刚好适合篮球运动员进行训练。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因此,篮球运动员需要深蹲,但是篮球运动员的深蹲不能以健美式、力量举式的眼光去看待。

最后我再来讲两句视频中的工作人员表现。客观的说,工作人员表现较为业余,应该是没有过专门的培训。深蹲架的固定似乎也不是特别稳固。但是有一点是正确的,当他摔倒之后并不能立即扶他起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判断他的损伤发生在哪里,如果发生在脊柱或者脊髓,那么立即扶他可能会对他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在你的健身房发生了这种情况,请立即叫120,同时给他盖上毛毯或者衣物保暖,让医生过来处理。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黄展煜(新浪微博@Sirius煜)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体能训练专家 (NSCA-CSCS)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私人体能训练师 (NSCA-CPT)

中国运动营养学会会员

参考文献

Abdelkrim, B.N., Chaouachi, A.,Chamari, K., Chtara, M., Castagna, C.(2010). Positional role andcompetitive-level differences in elite-leve men's basketball players. J. Strength Cond. Res, 24:1346-1355

Apostolidis, N., Nassis, G.P., Bolatoglou,T., Geladas, N.D.(2004). Physiological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in young basket ballplayers. J.Sports Med. Phys. Fitness, 44:157-163

Delextrat A, Cohen D.Physiological testing of basketball players: toward a standard evaluation ofanaerobic fitness. J Strength Cond Res,2008; 22: 1066-1072

Hoffman JR, Tenenbaum G,Maresh CM, Kraemer WJ (1996)Relationship between athletic performance tests andplaying time in elite college basketball players. J Strength Cond Res10:67–71

Mclnnes, SE( Carlson,JS, Jones, CJ, and McKenna, MJ. The-physiologic all oadimposedon basketball players duringcompetition. J Sports Sci 13: 387-397, 1995.

Narazaki K, Berg K, Stergiou N,Chen B. Physiological demands of competitive basketball. Scand. J MedSci Sport, 2009; 19: 425-432

Struzik A, Pietraszewski B,Zawadzki J.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Jump Shot in Basketball. JHum Kinet,2014; 42: 73-79.

Štrumbelj E, ErčuljF. Analysis of Expert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Adolescent Basketball Players and the Role of Anthropometric and PhysiologicalAttributes. J Hum Kinet, 2014; 42: 267-276.

​​​​

本文通过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