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世界杯|世界杯 德国|1927视界世界杯精彩呈现站|1927m.com

Ric 专栏 | 冰球基础知识系列之装备篇3: 全身防护

2025-08-14 11:42:36 视觉体验分享 4344

在介绍完冰球鞋和头部防护以后,今天我们开始装备篇3—全身防护。

全身防护包括三个部分:

全身防护-1-上身防护:护肩(Shoulder Pad),护肘(Elbow Pads),手套(Gloves)

全身防护-2-下身防护:冰球裤(Ice Hockey Pants),护腿(Shin Guards)

全身防护-3-附件:护裆短裤(Jocks),护颈(Neck Guards),护腕(Wrist Guards),高级带防护紧身衣裤(Padded Shirts & Pants)

护肩

护肩在国内通常被翻译成护胸,实际上护肩最主要的用途是保护球员的肩部(同时也保护其他球员,这也是为什么护肩部分的内外都有缓冲层的原因),另外在胸前和背后的中心区域以及上臂的外侧也具有防护能力。

低级护肩除了在肩部有有效的防护,其他区域基本上只提供单层或双层中等密度的泡沫材料保护层,只能满足入门级别的防护(无身体对抗和高速传球及射门)。中高级的护肩在关键区域如胸前中心位置,背后的中心区域(脊椎),胃部以及上臂外侧会加入额外的多层注塑或复合材料以加强防护。

护肘

护肘是用来保护肘部,上臂的下半部以及小臂的上半部分,同时在肘部的外侧也有缓冲层用来保护其他的球员。

所有的护肘在肘部关键部位都是由硬塑料或者合成材料制作的壳体,壳体内侧由泡沫和海绵制作的缓冲层以及壳体外侧的泡沫缓冲层组成。

低级护肘的肘部以外部分通常只有单层中硬度泡沫材料制作的保护层,防护能力非常有限,甚至无法防护无意的球杆击打,基本上只能防止入门级球员在摔倒时伤到肘部。中高级护肘的上臂外侧和小臂的正面会加入额外的注塑或复合材料保护层,防护水平大大提高。

在选购护肘时,建议首先穿上尺寸合适的护肩,然后注意护肘上臂下半部分是否能与护肩的上臂上半部分紧密结合且互不干扰,其次是球员的肘部是否能够牢固的锁定在护肘内。

手套

手套是全身护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冰球运动主要还是用手在控球,用手护球,用手传球和射门(传球和射门需要从头到脚全身协调配合,但是精度还是靠手腕)。手是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而且手还要负责身体上其他更容易受伤的部位的防护,比如脸(尤其是职业球员戴护目镜)和其他关键部位。

在选购手套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手套的尺寸,手套过小的话,手指尖和小臂下方会出现防护空隙,在激烈的冰球运动中非常容易造成小臂和手指骨折。手套过大会影响手部尤其是手腕的自由活动,在小臂部分还会和护肘下方有防护重叠,进一步妨碍手腕的自由活动,严重影响控球,阻碍球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其次是球员的个人偏好,目前各大冰球器材厂商都提供至少2个以上的手套系列,有人偏好宽松的手套,有人偏好紧凑型手套加宽松手腕,也有人(比如我自己)偏好整体紧凑型的手套。

最后是手套的防护等级,由于冰球运动的危险性和手套的重要性,我不推荐在冰球运动中使用低等级手套,即使是入门级的选手也应该选择中级手套,低级冰球手套(只有单层泡沫防护,没有注塑或复合材料加强防护,大拇指和小拇指外侧无防护)只适用于陆地冰球和街球(Floor ball, Street hockey)。

不同系列的手套和对应的造型

冰球裤

冰球裤在国内被翻译成冰球防摔裤,这也是不准确的,冰球裤和其他的冰球护具一样,主要是对球员的大腿正前方和胯骨侧面最容易受到冰球或撞击伤害的部位提供防护,并且在腰部以上对肾脏(是很致命的)和腰椎提供防护,在臀部只有对尾椎骨的防护,所以并不防摔(初学者摔到屁股还是会很痛,那个部位没有任何防护,只有一层很薄的透气材料)。

在过去冰球裤曾经是冰球运动员的唯一选择,而在最近几年开始流行冰球防护裤(girdle)加外罩(Shell)的组和,从字面上看是girdle是腰带,实际上是传统冰球裤的整体内部防护结构但是没有外罩,外罩则是非常宽大的短裤,刚好与防护裤结合,而且可以根据球员的个人偏好和球队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品牌,款式和颜色。

冰球防护裤girdle

传统冰球裤通常为一个整体,在尺寸合适时的防护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后期可调整的能力有限,厂商提供的可供选择的裤型和尺寸也有限,无法适应所有球员的身材。

如果冰球裤尺寸过大或者过于宽松,会影响球员的活动,而尺寸偏小的冰球裤无法提供必要的防护,在与护肩和护腿之间形成防护空隙(肋骨下方,肾脏部位和大腿与膝盖的结合部,都是比较容易受到严重伤害的部位),这是很危险的,另外传统冰球裤的重量和清洗消毒也是非常让人头痛的事情。

最近开始流行的冰球防护裤和外罩的组和就比较灵活,由于防护裤没有固定外罩的限制,更多的部件可以自由活动和调整以更好的适应球员的身材,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凑,有助于减少对球员活动的限制,提高球员的灵敏度。缺点是整体防护能力不如传统冰球裤,而且通常只有最高级别可供选择,价格较高。冰球裤的上方(肾脏部位的防护带)应该达到或接近肋骨最下方的位置,与护肩下方结合,高水平职业球员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洞察力和身体协调性,也格外的注重整体灵活性,普遍希望在这个部位有一定的空隙,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护肘,手套以及球杆对这个防护空隙进行弥补,但是青少年,儿童和非专业球员还是要注意尽量不要留下防护空隙以免受伤。

护腿

冰球护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的护膝,和下半部分的护腿。防护重点是在正面,膝盖后方无防护,小腿后方的防护有限,中高级的护腿在膝盖侧面会加上Knee Wings,在小腿后方的护套(Calf Guard)内也会加入额外的注塑或复合材料以加强防护,即使如此也只能有效的防护球杆的攻击,高速飞行的冰球如果击打到这些部位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护腿的膝盖护罩(Knee Cap)上方通常有一小块低硬度或者中硬度的泡沫材料制作的结合部用于和冰球裤下方形成1英寸左右的防护叠加,在不影响腿部活动的前提下尽量不留下防护空隙,尺寸合适的护腿的下方则应该在正面与冰球鞋的鞋舌在叠加(部分球员喜欢将护腿下方放在冰球鞋的鞋舌后方,这是球员的个人偏好),侧面与冰球鞋的鞋帮顶部结合,不应该有超过1/4英寸(略少于1厘米)的空隙。

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护具尺寸参考,可见除了小臂下方有很小的防护空隙以外(如果小臂比例正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选购到尺寸合适而且可以完全覆盖小臂部分的护肘和手套),全身的护具之间没有防护空隙,也没有防护叠加。

如同冰球鞋和其他的冰球护具,各大冰球器材厂商都会提供几种不同设计思路的产品系列以适应大多数球员的生理特点,技术特点和个人喜好,在选购的时候我们也要把重点放在护肩的适合穿着的体型(Fit)上。

比如Bauer目前提供Vapor, Supreme和Nexus共三个系列的护具,CCM有JetSpeed和Tacks两个系列,Warrior的护具最近几年在国外的职业冰球球员中越来越流行,目前提供Alpha系列。同时,市面上也可以见到之前的Warrior Dynasty系列,曾经在冰球护具中最富盛名的Sherwood,已经被Bauer收购的Easton,被CCM整合的Reebok,被Reebok整合的Jofa,还有目前专注于生产直排轮冰球装备(inline hockey)的Mission, 以及和最新加入市场的Tour和True两个品牌的产品,其中不乏精品甚至极品,但是大多为二手货并需要在网上从国外购买,买家需要对冰球护具有足够的了解。

Bauer的三个主打系列,Supreme系列为紧凑贴身型,Nexus为传统宽松型,Vapor为贴身较宽松型

各护具系列产品之下通常分为多个级别以适应球员的需要。 也许是由于最低级别的入门级护具连最基本的防护要求也无法满足(我在西班牙同前德国国青队的朋友进行训练时,只是一般的射门打到其他队友所佩戴的入门级护腿Bauer Vapor X60正面防护最强的部分,也把他当场击倒),目前除了Warrior还继续提供5个级别的产品(从低到高为QX5,QX4,QX3,QX-PRO和QX),CCM提供4个级别(分两个系列从低到高分别为Jetspeed系列的 FT350, FT370,FT390和FT1,Tacks系列的3092,5092,7092和Super Tacks)而Bauer目前只提供3个专业系列( Vapor, Supreme和Nexus,各带有3个级别的产品)和一个业余级别NSX的护具产品,当然在市面上以前生产的低级别产品仍然可以见到。

护挡短裤

护裆短裤可以说是冰球护具中最重要的部分,有男女两种选择,一般的护裆短裤前后还带有用来固定冰球护腿袜的魔术贴,护裆的尺寸也非常重要,过大的护裆会摩擦球员的腹股沟部位造成擦伤,而且会影响球员的腿部运动,过小的就不用多说了。

护颈

建议有条件的家长为小球员购买合适的护颈,在上一篇对头盔的介绍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点。

护腕

而则是为了少数小臂偏长的球员或者非常注重手腕灵活度而故意在护肘和手套之间留下空隙的球员对小臂的防护空隙进行适当的保护。

紧身衣裤

高级带防护紧身衣裤,这样的服装一般在颈部,躯干两侧,手腕,胯骨两侧及膝盖两侧等常见的防护空隙使用低到中硬度的泡沫材料作为补充防护,但是尺寸非常难以掌握。这样的服装在高水平职业球员中很常见,但是他们也经常需要以护腿胶带(比较有弹性而且防水)等对防护部分进行固定,青少年和儿童球员身体尚在发育,不建议在护具内部的躯体上使用胶带。而且防护服的价格普遍较高,也不是非常耐用。

最后的建议:

在进行全身防护的护具选购时最需要注意的是尺寸,各部分的护具之间需要紧密结合,没有防护空隙,同时又没有防护叠加(overlap)造成对球员身体活动的限制。

同时国内还流行购买护具套装,在这里想提醒各位,每个人的骨骼和身材都有自己的特点(上下半身比例,上下臂长度和比例,大小腿长度和比例,胖瘦,胸围腰围等等等等),再加上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偏好,在这里强烈建议各位到专业的冰球器材商店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全身护具的各组成部分逐个进行挑选,最后整体试穿。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盲目网购和托人代购是非常不科学的。

在关于手套的章节中我已经建议冰球球员包括入门级和初级球员使用中级以上的冰球护具(手套建议直接使用中高级,条件允许可以直接使用高级),最低级的冰球护具只能够勉强满足旱地冰球(Floor ball)和街球(street hockey)的防护要求。 但是最贵的最高等级的冰球护具是否真的适合您或您的孩子呢? 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分析一下。

在我回到国内后的这20多天时间里,我去了很多地方,接触了很多冰球圈里的人,从小球员,冰爸冰妈们到教练和专业冰球器材商店。首先见到的是许多5-6岁的入门级小球员佩戴全套最高等级的护具,甚至是套装,尺寸是否合适还单说。另外冰球商店的专业人员也和我说过,很多的家长来购买护具,直接就要求购买最贵的和最好的。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高等级的护具是在重点防护区域加强防护,但是为了维持甚至降低整体重量,减少装备给球员带来的限制,提高灵活性,就要减少非重点区域的防护,整体防护面积相对要小,比如躯干侧面,背后的两侧等,这样的护具给儿童初学者使用是非常不科学的,小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环境洞察力去意识到危险,也没有3身体协调性去将护具的防护正面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也不懂得使用手臂和手套对无防护的区域进行保护,佩戴防护面积小的高级护具反而更容易受伤。

并且由于12岁以下级别的比赛一般不允许身体对抗,太小的球员也没有能力进行大力射门,高级护具所提供的防护几乎没有什么用。 中等级的护具是在重点区域有足够的防护水平,而且整体防护面积会比较大,实际上更适合于儿童初学者和水平对应的球员的需要。我也经常见到很多小球员的护具尺寸已经偏小,而家长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全身都是防护空隙,这也是非常让人担心的。

再有就是套装,每个人的身体特点都不一样,我自己这样的大众身材刚好可以对应Bauer Supreme系列,而且我是成年人,骨骼发育早已结束,在装备的选择上几乎可以是一个品牌一个系列一个等级穿一辈子,青少年和儿童球员不一样。另外即使是最高水平的职业球员,我们也很少看到他们使用护具套装,而是非常科学的根据测量和试穿以及个人偏好,逐个的选择护具的各组成部分。所以在这里我向各位建议,在选购护具时,也要到专业冰球器材商店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测量,选择和整体试穿(包括冰球鞋)。并且在青少年和儿童由于身材的变化造成护具尺寸偏小时及时更换。选择和购买一套对应球员水平的中等级护具,并且进行每年一次或者两次的更换,要比直接购买一套最昂贵最高级的护具然后不及时更换更科学。

——END——

作者 / 秋鸣Ric

上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