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刘翔身边的梅里特吗?换肾也无法阻止他重返赛道
2016年5月13日,2016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赛前官方新闻发布会举行,阿里斯·梅里特(左四)、大卫·奥利弗(右四)、张培萌(右三)等出席。 东方IC 图
在5月14日的钻石联赛上海站上,你能够见证世界顶尖田径运动员与时间的竞争,同样也能见证他们与生命的对抗。
在这项世界顶级的田径赛事中,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名将梅里特就值得所有人尊重。他的故事如同励志电影一般传奇。
去年,他只有20%的肾功能依旧在北京世锦赛上拿到了铜牌,今年,在经历两次肾脏手术后,这位30岁的老将再次为自己的奥运卫冕梦,勇敢地走上起跑线。
“我的手术部位至今仍有不适感,但这不应是我的借口,我只想尽快去适应,因为我疼痛不是我停止梦想的理由。”
2012年8月8日,伦敦奥运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梅里特夺冠。 东方IC 资料
换肾后为何还要执着复出?
在2012年,梅里特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他在伦敦奥运会上以12秒92夺冠,随后又在钻石联赛布鲁塞尔站创造了惊人的世界纪录——12秒80。
在通向巨星的道路上,病魔却不合时宜地出现在梅里特面前。他开始变得消瘦,渐渐退出了各项比赛,对外只是宣称自己需要养伤。直到北京世锦赛前,他才向相熟的美国记者透露,自己三年来都在与严重的遗传性肾病综合征进行拉锯战。
这个名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残酷病症一度让梅里特的肾功能萎缩至15%,他无法消化蛋白质,甚至连走路也成了问题。
“我至今仍然记不住那拗口的疾病名称,我只知道我在确诊后,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我是不是没办法继续跑下去了?”
在尝试了各种治疗后,梅里特延续生命的最佳选择只剩下肾脏移植,当姐姐拉托娅选择捐出自己的肾脏,要求他尽快完成手术时,梅里特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参加北京世锦赛。
“那是我的梦想,我拿过奥运会冠军、室内世锦赛冠军,创造了世界纪录,但我没有征服室外世锦赛。”
梅里特曾是刘翔的对手,也是刘翔的好友。
他带着20%肾功能,北京摘铜
带着20%的肾功能,他在距离北京世锦赛开幕3个月时,费劲心力拿到了美国队的最后一张110米栏入场券。
“我的姐姐告诉我,她没法承受现场观战的压力,她选择留在家中准备肾脏移植手术,但在电视机前看我比赛时,她哭了很久。”
梅里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他一度把北京当成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当时,我希望自己能够拿到冠军,这样我会选择退役。”
决赛中,梅里特跑出了13秒04这个两年多来的个人最佳成绩,0.06秒的差距却让他与世锦赛金牌擦肩而过。
带着一枚沉甸甸的铜牌,梅里特回到了凤凰城准备肾脏移植手术。在手术前,他告诉姐姐自己还不想结束职业生涯。
手术台的梅里特。
两个懒惰的肾比不上一个积极的肾
梅里特很清楚肾脏移植的风险——25%的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命运再次考验了他。
去年9月1日,也就是结束世锦赛后4天,梅里特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手术。随后他遭遇了并发症,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
“当再次把缝合的伤口打开时,我有点绝望。”腹腔积水让他经历了第二次手术,“当时我的计划是在去年11月开始恢复训练,不幸的是,我回到赛场的时间表不得不延后了近1个月。”
在田径场梅里特与时间赛跑,在康复的道路上,他也在与时间对抗。去年12月20日,他回到了训练场,他的教练也惊呆了。
人们并不知道,30岁的他承受着何种煎熬。
每天四五个小时的康复,不能够进行力量训练,肌肉含量和体重不可避免地减低,还有每天12粒各种治疗药片。“这是复出的代价,我这一辈子都需要和这些药丸打交道。”
在正式恢复训练后,他努力提升自己的力量,尽量保持和患病前一样的训练强度,“两个懒惰的肾比不上一个健康积极的肾,如果过去我成功了,现在也能。”
2012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决赛中,刘翔7秒49的成绩屈居亚军,梅里特以7秒44拔得头筹。
疼痛并不是退缩借口
来到上海前,梅里特先后出战了两次110米栏比赛。第一次成绩为13秒61,不久前的多哈钻石联赛又跑出了13秒37。尽管与12秒80的巅峰相距甚远,但他的点滴进步令旁观者都深受鼓舞。
“在跨栏时腿向上抬起会顶着肾脏,有时候感觉不舒服。”梅里特承认自己远未恢复到理想程度,“我无法让自己变得更快,手术处总会隐隐作痛。”
梅里特说如果不是被问及这个话题,自己并不喜欢讲述这些,“这些都不是借口,疼痛也会令我退缩,我正在慢慢适应那种痛感,我正在变得健康,我希望能够迎头赶上。”
不知不觉中,30岁的梅里特已经把目标瞄向了里约的征程。他说自己如今是和姐姐一起并肩作战,并期待着姐姐在现场观看自己的奥运决赛。
“如果,我真的在里约成功夺冠了,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拉着她从人群中走出,告诉所有人,‘这不是我做到的,这是我们一起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