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留学生踢中超?中国足球这三十年白混了!
据悉这黑小伙司职后卫,身体条件出色但毕竟是野路子,上赛季就被推荐到中甲球队却没被重视。这次他一下就来到中国职业足球的顶级舞台,流量瞬间就拉满了。
对于这件事,网络上基本上是两个论调,其一就是中超都开始找业余留学生了,简直荒唐;其二就是以大连球迷为主的“护犊子”大军,认为“业余留学生怎么了?瓦尔迪、梅西亚斯都是业余的,不一样在欧洲五大联赛打拼?”
关于这件事,我觉得大家对于国外足球的“业余”和中国足球的“业余”有本质上的误解。
在外国,对于业余球员的基本主流定义是“四级联赛开外的球员”。这些球员之所以被称为“业余”,只不过是没拿到职业合同而已。他们上至挣门票钱的半职业球队,下至社区临时拼凑的球队,全都具备完整的竞赛体系和专业的训练。
以大连球迷说的瓦尔迪为例,瓦尔迪16岁之前一直是谢菲尔德星期三的青训球员,被劝退之后从业余联赛俱乐部起步,边打短工边历经第六级别、第五级别、第二级别球队,最终才以100万英镑打破“业余球员纪录”。
梅西亚斯也是一样,从克鲁塞罗青训铩羽而归后,他和哥哥来到意大利。以搬运工的身份从社区联赛踢到顶级联赛,一路踢到意甲、欧冠,最终拿到联赛冠军。
而在中国,虽然名义上中超中甲中乙的三级职业联赛体系+中冠这个非职业联赛体系,可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即使是中冠也都是体制内的人包揽的。所以中国的“业余球员”实际上和工作和足球八竿子打不到,就是平时踢踢野球而已。不会存在瓦尔迪这样接受系统训练,在一个足球体系和社会打通的环境中成长。
也就是说,中国业余球员是真正的足球素人,而国外业余和职业的界限很模糊,二者本质上没有不同,就是少一纸合同而已。
回到大连人的尼日利亚小伙身上,他究竟是个什么水平?
首先我们要承认中国留学生里,能人大有人在。我就记得新华社报导过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的摩洛哥留学生阿什拉夫。
这位和巴黎圣日耳曼飞翼同名同国籍的小伙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入选过摩洛哥青年队,还是拉贾卡萨布兰卡俱乐部的签约球员。后来他因为严重的膝伤不得不选择挂靴,并来到中国留学。在上海参加校际联赛的他是赛事的最大杀器,面对中国大学生的时候基本上是碾压状态。
但他这样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留学生真的就是和中国大学生一样的“足球爱好者”而已。上面是弗朗迪森在学校踢球时的样子,这动作和水平到底到没到职业球员的标准,大家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
实际的情况是,把尼日利亚业余新丁贩卖到中国联赛已经成为这个国家除“电信诈骗”外的新来钱渠道。
这一点苏州东吴的球迷最有发言权,他们曾经短时间内迎来了两个尼日利亚外援,一个叫辛巴耶夫,一个叫阿图莱,前者号称还进过尼日利亚U17青训队。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标准的水货。辛巴耶夫出场9次攻入1球,这一个进球保证了他现在还能辗转别的中甲球队混日子。而那个叫阿图莱的“前场多面手”,出场7次0斩获,已经被送回尼日利亚了。
翻翻二人的履历,你会发现二人都来自同一机构“GALAXY SPORTS ACADEMY”,且之前的职业背景为0。后来有好事者挖出,二人其实都是尼日利亚某体校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职业球员。
深挖这个机构,你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成立于2019年2月的体育文化公司,由中国商人和尼日利亚商人共同创建。有意思的是,这个公司的部分注册地址留的还是“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路某小区”。再翻翻他们的经营范围,除了倒卖过这两个尼日利亚水货球员给中甲俱乐部,就是打着足球的名义来中国赚钱了。
也难怪各路非洲青年来中国职业足球“寻梦”,有掮客自然不愁市场。在大连人这个留学生的事情曝光之后,懂球帝上就有人曝光曾有非洲小伙找其帮忙,在中甲寻找销路。有这么多前车之鉴,大连人这个新外援的来路就更加成疑了。
其实这都是甲A时代玩剩下的,在中国职业足球刚起步的时候,就有不良经纪人通过剪辑视频录像带等方式进行包装,将国外许多和足球行业无关的人员推销给甲A球队。从那时起,“水货外援”一词也就在中国足坛流行开来,以至于每年海埂冬训都成为各俱乐部现场挑选外援的“选秀大会”。
之所以有这种荒唐的现象发生,无非就是因为中国球员的低水平,当初最著名的业余球员就是瓦洛佳。徐根宝以600美元的月薪将这个俄罗斯大学生带到申花,随即他用单赛季11个进球回报了徐根宝的信任。
而四川全兴的“花蝴蝶”马麦罗更是用眼花缭乱的盘带羞辱了中国职业足球的顶级球员——要知道他只是一个巴西半职业球员而已。
“他是属于到球队试训,能不能留下来还不好说。目前球队的伤病比较多,他来参与训练也可以增加一些对抗性。”
尽管大连人俱乐部上下对于这位尼日利亚小哥的态度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将其带到海口,让他随队训练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谢晖挺认可他的。
谢晖以“就压着打”著称,虽然这只是将师傅徐根宝的“抢逼围”战术换了个包装说出来,但当前中国球员的能力无疑让他更头疼。
当初上海队的老队员和徐根宝作对,徐根宝可以把谢晖这群体校小年轻提拔上来,一举捧起甲A冠军奖杯。而谢晖放眼望去,悲哀地发现贯彻“就压着打”战术最好的还是闫相闯、朱挺、商隐这几个岁数加起来高达110岁的“老大爷球员”。队里面年轻人一个靠得住的都没有。
从这个留学生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别管是童磊这样的国脚,还是董岩峰、黄嘉辉、王献钧这样的本土新秀,踢了十几年球的专业能力,不足以填平身体素质上的差距。
换句话说,在三四天一场的高强度对抗下,中国职业足球也就是这样了。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不如能跑能跳的肌肉男。苏州东吴的两个尼日利亚黑小伙水成这副样子,在足球经理游戏中的能力/潜力数值居然在苏州东吴队中名列前茅。足球经理一向以数据公正客观而著称。水货>中国职业球员,这就是足球世界对中国职业化的最好评价。
这就是我们的职业足球,30年前的6月23日,红山口会议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的道路;28年前,职业足球联赛在中国拉开了帷幕,业余大学生穿走了甲A铜靴;28年后,金元足球的浪潮退去,不管从财力还是从人才储备的角度去看,中超竟然回到了职业化的初创年代。业余留学生进入中国顶级职业联赛球队,来抢众多中国足球希望之星的饭碗,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职业联赛初期,我们允许中国足球摸着石头过河,犯了错可以当作经验和教训。但30年过去了,很多思想和环节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出现了退步和原地踏步,中国足球的30年真的白混了!
如果说唯一有所进步的,就是整活能力。从赛季初从社会公开招聘,淘到闫相闯,费煜,林隆昌这样的下岗再就业球员;到这次到黑土地的大学校园里挖人。中国足球从社招到校招,人才引进制度上已经逐步完善。
这难道不是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的完美接轨吗?陈主席来看看,抚顺的一个二本院校搞足球,都比你的青少年联赛成功多了。
日本国民护具品牌HOLZAC护道俊研发的护膝产品以独有的硅胶外置设计来对关节施加有效压力,同时结合舒适优质的面料实现与关节完美贴合,让使用者运动起来轻松自如,无紧绷不适感;与传统护膝相比,护道俊的护膝轻爽透气,穿戴简单,不松懈、不滑动、不脱线、不勾丝、不卷边,防过敏;冬天保温暖,夏天不闷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