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新政:世界杯扩军+归化政策放宽,国足羞耻面纱被撕开
近年来,国际足联推出了两项引人注目的政策:首先是扩大世界杯参赛队伍,从原来的32支增至48支,其中亚洲的参赛名额也从4.5个提升到了8.5个;其次则是放宽了归化政策,使得国家队在引入海外球员时变得更加灵活。许多国内球迷对此表示乐观,认为这是国际足联在为中国男足铺路,为其打造更有希望的世界杯之旅。
然而,从亚洲杯的表现来看,国足进入四强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尽管进入八强依然是一线希望。但谁也没想到,国足如此不争气,连十六强都成为了一种奢望,勉强勉入亚洲杯正赛的成绩更是让国际足联的善意变得毫无意义,国足的形象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国足能够承受的最坏结果。在另一项政策的影响下,国足失去了最后一丝遮羞布。放宽的归化政策本意是为了帮助实力较弱的国家队快速提升水平,国足这几年也尝试引入归化球员。然而,与其他亚洲国家例如印尼的做法不同,国足在归化受限于严格的国籍制度,使得能引入的外籍球员数量非常有限。
此外,中国家庭从小灌输的理念,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让许多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投身学业,而非体育。这种观念不仅在国内盛行,甚至也在海外华人家庭中得到认同,因此,华裔踢足球的人数相对较少,国足在归化国外华人时也面临不少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获得外国国籍的华人家长对国内文化的认同感下降,他们更愿意让孩子代表其他国家,这让国足在选拔归化球员的机会愈发稀少。相较之下,印尼、马来西亚等曾经的殖民地国家则能够借助历史上的关系,积极引入大批外籍球员。
展开全文
以近期的亚洲杯预选赛为例,马来西亚通过归化多名欧洲球员,出人意料地以4-0战胜越南队。现如今的国足与越南队交手,赢得比赛都难以乐观,何以实现如此悬殊的胜利?
由此可见,国足在亚洲足坛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马来西亚并不是唯一的对手,许多曾经是殖民地的国家都有能力归化外籍球员。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国足面对的挑战将更加严峻,甚至有可能被曾经实力较弱的球队反超,成为亚洲足坛的笑柄。到了那个时候,国际足联的两项政策不仅未能帮助国足,反而彻底揭下了其最后的遮羞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