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斯盃
湯姆斯盃來源於一位英國的男子羽球運動員喬治·湯姆斯,他曾在全英羽球錦標賽奪得單打、男雙與混雙獲得總計21個冠軍。1934年,國際羽球總會成立時,喬治·湯姆斯成為首任主席。1939年,湯姆斯認為全球的男子團體賽發展已經成熟,可以進一步發展,故此建立了三年一度的湯姆斯盃,並打算於1941年舉行第一屆湯姆斯盃羽球賽,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被延遲舉行。
1949年,第一屆湯姆斯盃羽球賽在英格蘭普雷斯頓舉行,最終由馬來亞擊敗丹麥,成為首屆冠軍。湯姆斯盃在舉辦第12屆時對賽制進行大革新,賽事由本來的三年一度改成兩年一度,以往一場對賽需要耗時兩天減為一天,9戰5勝的賽制縮短至5戰3勝,5場單打與4場雙打則改為3場的單打與兩場的雙打。
2008年,韓國在準決賽以3-0的成績打敗印尼,首次進入決賽,最終以1-3不敵中國。2014年,日本在準決賽以3-0的成績打敗中國,首次進入決賽,最終以3-2擊敗馬來西亞奪冠[1]。
自第一屆湯姆斯盃舉辦以來,冠軍一直由印尼、中國及馬來西亞壟斷。至2014年前,印尼一共13度奪得冠軍、馬來西亞(包括馬來亞)5次贏得冠軍,而中國也曾9度封王。壟斷局面一直維持到2014年的第28屆湯姆斯盃由日本奪冠後終結。直到2016年的第29屆湯姆斯盃時,丹麥打破湯姆斯盃冠軍由亞洲國家壟斷的局面,而在此前丹麥隊曾經8次進入決賽,但都輸給亞洲球隊,最終在2016年擊敗印尼首次奪得冠軍,成為首支非亞洲國家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