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5赛季76人球员名单:那些被遗忘的名字与未兑现的天赋
2015赛季费城76人:重建路上的实验品
翻开2014-15赛季的76人球员名单,就像打开一本写满"如果"的剧本。当时球队总经理萨姆·辛基的"相信过程"(Trust The Process)战略正处在最激进的阶段,这份名单里既有被寄予厚望的高顺位新秀,也有注定成为交易筹码的临时工。
核心阵容亮点
- 诺伦斯·诺埃尔 - 当季场均9.9分8.1篮板,防守端展现DPOY潜力
- 迈克尔·卡特-威廉姆斯 - 前最佳新秀,赛季中期被交易至雄鹿
- 托尼·罗滕 - 场均16.9分的惊喜,却因伤赛季报销
- 罗伯特·科温顿 - 从发展联盟挖宝的3D球员雏形
这个赛季的76人创造了队史最差的10胜72负战绩,但隐藏在失败背后的球员故事更值得玩味。比如二轮秀杰拉米·格兰特当时场均仅6.8分,谁曾想他会成为联盟顶级防守锋线?而像贾卡尔·桑普森、亨利·希姆斯这些名字,早已消失在NBA版图中。
球员 | 场均得分 | 现状 |
---|---|---|
以赛亚·坎南 | 12.6分 | 海外联赛 |
霍利斯·汤普森 | 8.8分 | 已退役 |
特别要提的是那个赛季的"流浪军团"——先后有22名球员穿过76人球衣,包括从鹈鹕交易来的"水货状元"安东尼·本内特。这种疯狂的人员流动,让更衣室里的姓名牌都来不及更换。
"我们不是在输球,而是在收集未来资产"——当时球队管理层私下流传的这句话,完美诠释了这个赛季的荒诞与算计。
如今回看这份名单,就像打开时间胶囊。有些球员成了全明星(如乔尔·恩比德虽在名单中但因伤未出战),更多则成为重建路上的牺牲品。或许这就是NBA的残酷美学——总要有人成为"过程"中的分母,才能成全后来的辉煌。